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北疆文化”是生息繁衍在北疆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属于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区域文化。回民区把弘扬“北疆文化”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有力抓手、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守护文化根脉,推动工作落实,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走深走实。
——以展示优秀艺术作品弘扬“北疆文化”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皮艺是诞生在北疆、适应在北方的一种艺术形式,集雕刻、美术、镶嵌、设计于一体,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回民区莫尼山非遗小镇积极落实“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皮艺博物馆展出的100余幅皮画作品将“北疆文化”具象化,每一幅作品都经过半浮雕凹凸压制等几十道工序纯手工制作完成。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淳朴自然、刻画饱满逼真,用“非遗”勾勒出“北疆文化”的生动画面,既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手工技艺,又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成为各民族交流互鉴的桥梁纽带,各族游客在参观游览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五个认同”、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大团结-安代舞》
《草原歌盛世》
《乌兰牧骑》系列作品之一
——以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传承“北疆文化”
“北疆文化”是在民族团结的历史大背景下形成的,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是深刻把握、广泛宣传“北疆文化”的重要举措之一。2023年,回民区累计开展“百场宣讲”活动297场,覆盖机关、学校、社区、乡村、企业、连队、宗教活动场所等各领域20790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五微”活动194次,覆盖5820余人,通过开展宣讲党的民族理论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知应会测试、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等措施,使各族干部群众深刻感悟“北疆文化”的魅力,牢记中华民族光辉的历史底蕴、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恢弘的建设成就,从而凝聚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精神力量,有效营造了人人争做民族团结的忠实践行者、“北疆文化”的优秀传播者的良好社会氛围。
组织青少年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讲好身边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主题宣讲活动
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主题活动
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 书画展览进军营”主题宣传活动
——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讲好“北疆文化”
讲好北疆故事,弘扬北疆文化,践行守望相助理念。回民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突出、历史文化厚重等特点,推动“民族团结+社会组织”联创共建。引导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广泛联合农村、社区、机关、企业、学校等,积极参与弘扬社会新风正气的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使社会组织志愿服务资源与社区治理需求双向精准对接。其中,内蒙古北疆志愿服务联合会充分弘扬蒙古马精神,践行各族儿女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理念,2023年以来先后参与驰援河北涿州抗洪救灾、甘肃积石山抗震救援、大型赛事保障等志愿服务工作,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河北涿州百尺竿镇曹家庄村抗洪救灾感谢信
召开圆满完成赴甘肃积石山县抗震救援任务总结会
“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内蒙古特质的地域性文化符号和形象。下一步,回民区将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深刻把握“北疆文化”内涵,在公共文化设施、城市标志性建筑、旅游景观陈列等方面融入更多北疆文化的符号和形象,塑造回民区彰显北疆文化的特色品牌,讲好内蒙古的历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闯新路、担重任、作表率,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建设,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作出新贡献。
来源:民族事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