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回民区宽巷子美食街在充分利用良好的业态环境和多元文化等优势的基础上,采取拓展旅游空间、传承美食文化、完善旅游服务、强化宣传媒介等举措,促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拓展旅游空间,构建“三交”新格局。
回民区宽巷子美食街积极创造、搭建各类平台,营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旅游环境。“硬件”方面提升街景品质,使其成为具有青城记忆的特色饮食文化网红街。楼体外立面全方位打造,突出中国风主题,体现文化内涵,兼顾区域风貌及时尚靓丽的现代感;对沿街商户的门头牌匾和宣传招牌进行规划重塑,使其呈现出各具特色、高低错落、凸凹有致,且凸显个性化和品牌形象的面貌,给人醒目“惹眼”的视觉冲击和与众不同的感觉,完美展现提升改造工程一大亮点。同时,“软件”方面设置具有地域特点和文化内涵的网红打卡地标,即青城文化、儿时味道、文创展示等主题小品,增加互动体验,提升游客体验感;对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科学规划和集中施工,并实施立体亮化工程;对旧城北门烧烤街两侧道路封闭,改为步行街,建设星光天幕,增设露天摊位,打造成为四季户外休闲娱乐网红打卡地。
——传承美食文化,培育“三交”新优势。
传统风味美食承载着青城数代人记忆深处的味道,宽巷子美食街丰富的新业态和打造的文旅新产品契合了游客对旅游和美食的新期待,众多休闲、餐饮、购物、娱乐、体验以及有着更大拓展空间的定制化产品和服务等促进宽巷子的发展。著名的老字号和知名店面基本都集中于此,非物质文化遗产“茶汤”作为我国民间的传统食品,生长扎根于当地各族民众生活;百年以上“老字号”万盛永酱牛肉店;50年到100年“老字号”铁兆义肉食店、王记元宵店;20年至50年“老字号”德广园干货店、慧文饼屋、润兵焙子店、马林干货店、赵三忠熏鸡店、马占光牛肉干店、海记牛羊肉店、沙大牛羊肉店等。回民区致力于传承美食文化,通过以旅游促交往、以美食促交流、以文化促交融,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呈现具象化、立体化、动态化,不断强化“五个认同”,潜移默化地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
——完善宣传工作,增强“三交”吸引力。
回民区宽巷子美食街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街巷”,提升旅游感受、增强文化吸引力,让游客慢下来、留下来、融进来。宽巷子美食街商户成立旧城宽巷子商会,整合美食品牌资源,在良性中循环、在有序中竞争、在持续中发展,共同举办“美食年货节”“美食品鉴促销”等带货活动,有效推动特色美食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全国首条大众点评美食街落户回民区宽巷子美食街,这项荣誉不仅为宽巷子美食街各族商户经营提供了新机遇,也为广大区内外各族游客带来了新体验,更为我市“必吃榜”开城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面为实现资源整合、食品安全、城市管理、对外宣传、服务社会等功能的提升和开启更有文化内涵的特色品牌打下扎实基础。通过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性促消费活动,宽巷子品类繁多的传统风味食品和历史文化底蕴进一步推广,线上线下助力呼和浩特引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丰富文化载体,讲好“三交”当代故事。
为发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作用,回民区宽巷子美食街把文明起源实证、民族交融历史、中华文化内涵打磨融入街巷介绍词和讲解词;通过制作景观小品、标识标牌、播放宣传片等方式把民族团结进步的理念实体化、形象化。通过深度体验和多样宣传,释放街巷的内核张力和开放活力,以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分享式的做法,让游客切身感受当地人文气息和民风民俗,讲好自古以来各民族的“三交”故事;围绕“我们的节日”主题,办好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精品节庆活动,充分挖掘传统节日中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渊源,讲好中华民族大团结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一步,回民区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赋能文旅融合发展,有力推动文化业态与旅游业态全链条深度融合,释放发展新动能,持续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打造文体旅游新名片、狠抓文旅融合发展”上下功夫,立足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以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来源:民族事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