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素图,蒙古语意为有水的地方,是大青山藏风聚气的福地。东乌素图村位于大青山南麓,成村于明代,拥有呼和浩特著名的青城十六景之一——杏坞番红,因此这里也被称为红杏遗村)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民委公布了首批和美乡村试点名单,回民区东乌素图村成功入选。这一荣誉标志着东乌素图村在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自治区的高度认可。
一、基层建设与文化传承协同推进
东乌素图村党委下设3个党支部,党员123人,强化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庭院课堂”和“板凳学堂”,深入学习党的思想精神,传递至千家万户。村中梁桂华烈士墓是宝贵的红色资源。梁桂华曾参加新四军五师,1948年为解放事业牺牲,被誉为中华女英烈。东乌素图村依托烈士墓,开展“祭先烈,承遗志”等红色教育活动,传承红色记忆。同时,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宣讲民族政策,举办“非遗”保护传承等,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
近年来,东乌素图村在红色精神的引领下,党员干部和群众团结一心,致力于乡村振兴建设,共同谱写壮丽篇章。通过党建引领和红色传承,东乌素图村正逐步走向繁荣,展现出新时代农村的活力与希望。
二、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东乌素图村历史悠久,生态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该村深挖大杏特色文化,发展观光、体验、创意农业,探索“农业+文化+旅游”模式,开发古榆树广场、杏花谷等项目,更新大杏品种,推动全域旅游,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2023年,东乌素图村继续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实施多项工程:将旧村委会改造为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占地1231平方米,包含多个功能厅;提升改造幸福泉,工程总面积约4430平方米,成为新打卡点;打造古树广场,突出600余年古树的文化价值,总面积10500平方米;全面升级杏花谷,拓宽道路,优化植被,布局多种服务业态,并依托千亩杏园、杏花谷开展多种节庆活动,打造全季旅游,拓展融合多种旅游资源,走出一条以全域旅游为引领、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特色的旅游发展新路径。
三、绿色生态与乡村发展相互促进
东乌素图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大青山前坡的“生态绿带”及丰富的林下经济业态和“杏坞番红”历史文化的人文优势、自然资源优势,持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一方面是夯基础,对污水管网进行建设,铺设主管网、支管网10.24公里,惠及1000余户村民;对村民院落外立面进行保温节能改造;对村内主干道两侧进行硬化铺装,其中铺设面包砖1.3万平方米。另一方面是提品质,通过拆临拆违和对残垣断壁整治后的边角地、空地打造建设了10余处口袋公园和绿地景观;对村庄围栏进行了更换更新,长约5.5公里;利用村内废弃的石材原料修建了上下错落有致的特色“石头墙”5处,约1000延米;还在多处节点实施了亮化工程,打造出多层次、立体化的村庄夜景,不仅提升了村庄颜值,为建设和美乡村打下坚实基础,更提升了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四、民族团结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
东乌素图村将民族团结理念深度融入乡村治理中,特别是通过制定和执行村规民约,实现了基层治理的创新与升级。村规民约不仅强化了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还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尊重与融合。通过村规民约的制定与宣传,东乌素图村营造了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推动了乡村社会的文明进步,实现了民族团结与乡村治理的有效融合。
此次入选自治区民委首批和美乡村试点,是对东乌素图村过往工作的高度认可。未来,东乌素图村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发展模式,持续推动乡村在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为全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与模式。
来源:民族事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