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索基层治理新途径,传播社区“家”文化。11月28日,回民区钢铁路街道咱家社区党总支联合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财会系的在校学生开展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红色故事“我来讲”系列活动。
红色故事“我来讲 ”·石榴花开在咱家
钢铁路街道咱家小区住着一位已86岁高龄的老党员贺玉良同志,他不仅是咱家社区书法公益小课堂的老师,也是咱家社区银龄宣讲团的成员,更是光荣在党50年的优秀老党员。自今年5月咱家社区成立公益小课堂以来,贺老在社区书法班有需要的第一时间,义不容辞承担起了书法班公益授课的工作,他发扬着老党员退休不褪色的模范带头作用,半年多以来一直坚持为辖区热爱书法的居民志愿授课,以持之以恒的精神为社区建设添砖加瓦,是党员队伍中的先进典型。
11月28日,贺老师化身为红色精神的传播者,将他的入党历程、北京大学的求学历程,与现场的大学生们面对面、心贴心地分享,激励新一代青年要通过艰苦的奋斗磨砺自身,不断提高自我的能力,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贺老师还向同学们讲述了在社区进行公益书法课堂教学的初心,希望更多青年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发光发热。
制作非遗手工漆扇·中华文化历久弥新
随后,为了弘扬非物质文化,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的同学们和社区居民们一同进行了非遗漆扇制作活动,志愿者们耐心地讲述漆扇的来源和漆扇的制作工艺,并现场带领社区居民们一起制作漆扇,感受非遗之美。贺老为同学们在漆扇上题下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等内容。一面面漆扇,一张张笑脸,一阵阵欢笑表达着各族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诉说着对美好生活的热烈愿望。
上门志愿服务·温暖传递千家万户
活动的最后,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的学生志愿者来到社区独居老人家中开展了志愿服务。志愿者们一边与独居老人聊天,了解独居老人的生活状况和实际困难,一边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奶奶收拾卫生、整理杂物,希望通过志愿者的实际行动,为这些困难家庭带来温暖。在志愿服务中,青年志愿者们为社区注入了青春和活力,也为困难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服务。独居老人刘爷爷对志愿者的服务赞不绝口,更希望青年志愿者可以经常来和他做伴聊天。活动接近尾声,青年志愿者们纷纷表示收获颇多,张同学说:“在这次活动中不仅听到了感人的红色故事,还参加了上门志愿服务活动,真正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
通过红色故事“我来讲”系列活动的开展,社区银龄宣讲团集聚了各类优秀的人才,以身边的榜样教育身边的人,使红色精神代代相传。各族同学和居民通过参加活动,加深了对基层工作的了解,激发了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更推动了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依偎在咱家社区党总支的周围,不断增强社区党总支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让社区“家”文化润物细无声地根植在辖区居民心中。
来源:钢铁路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