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推进回民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全面展示近年来回民区教育高质量发展阶段性成果,9月12日,回民区教育局在呼市一中实验学校组织召开了绿茵上的思政课暨回民区教育高质量发展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
本次活动以“风劲帆满强思政 砥砺奋进育新人”为主题,通过“专家引领”“五育展示”“大思政课”三个板块,展示了回民区在智育、美育、劳动教育、科学教育方面的发展脉络及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专家引领
活动邀请教育学博士邹六根,以《有一种教育叫故事——教育故事感悟和情景处置与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为主题,详细阐释了当代青年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养,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实用且富有启发性的育人行动策略。
回民区各学校2024年新入职教师及担任班主任工作三年内的青年教师460余人聆听了讲座。
五育展示
走进校园,一本巨大的书册在眼前徐徐翻开,老教案、老照片、老物件、美育教育、科学教育、劳动教育等成果一一展现眼前。
一支粉笔、三尺讲台、四季耕耘、育万千桃李,从青丝到白发,多少春夏秋冬,旧物的静寂里埋藏着岁月的故事。教案、作业、成绩单……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难忘事,一段段教育情,历史的记忆、教学的见证,以全新面貌在这里展现。
活动现场,来自各学校的15个美育展示区各具特色。器乐、书法、国画、艺术工作坊、非遗,充满创意与匠心的作品琳琅满目。除了展示精美的作品,学生们还用精湛的技艺展示了一件件手工作品的制作过程。
各学校立足实际,将生活知识、学科知识与劳动教育进行了有机融合,既重视学生出力流汗的劳动体验,也注重手脑并用的动手实践,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创新、创智、创美、创造”的区域劳动教育特色。
科学成果展示现场精彩纷呈,学生们带来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和跨学科融合作品。活动现场,他们自信从容地介绍着自己的“小发明”。从灵感来源到实践操作,从积极探索到收获累累,“小科学家”们的风采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更好地了解了回民区在科学领域的探索和实践。
大思政课
缓步走过百米展台,移步操场,传统思政大课堂变“草坪课堂”,思政微课堂正式开讲。
第一节课——要当最优秀的高技能人才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疆楷模郭晋龙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实践经验,生动诠释了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全国劳模的奋斗历程,展现了立足本职的工匠精神,专注执着、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
第二节课——把共产党好写在人民心上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北疆楷模,呼和浩特市三顺店社区党总支书记李一芝讲述了自己以实际行动践行不忘初心,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故事。她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用自己的大爱之心让困难群众感受党的温暖,展示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
第三节课——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四有”优秀士兵包永胜讲述了在边防连的经历、讲述了国门卫士用生命守护国防线、用鲜血捍卫国家尊严,用行动证明了“为人民戍边,为祖国守防”,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勇于担当,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第四节课——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自治区团委北疆青年讲师团成员高欢欢为在座的同学们讲解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并以华为三折屏手机的发售和《黑神话:悟空》的爆火等学生们关注的热点,引出中国文化、中国力量、中国科技的发展,结合相关实例分享,号召青年学子要树立远大理想、担负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
活动中,回民区教育局向邹六根、郭晋龙、李一芝、包永胜、高欢欢颁发了思政课讲师聘书,助力讲好回民区教育故事,擦亮思政品牌。
回民区自成功入选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以来,组织和参加各级科技竞赛获国家级、自治区级奖项150余项,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家们走进校园,通过联合海亮教育集团在铁一中、十六中建立小初高人才贯通培养基地,与内蒙古师范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选聘15位具有博士学位的各学科领域教授担任科学实验学校的科学副校长,活动中为他们颁发了聘书。
一场跨越时代的微诗剧,以老中青少的时空遇合,叩探教育真谛。回民区教育局特别策划,著名诗人王锦江领衔主创并执导,微诗剧《师颂》向所有教育工作者献礼。
活动中师生联袂演绎了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回民区教育局教师合唱团带来了《奉献》《老师你好》。舞蹈《锦鲤》《向阳追梦》,同学们翩翩起舞,用活力灵动的舞姿诠释当代青少年的风采。贝尔路小学教育集团主校区师生朗诵的《追梦之光 代代相传》和南马路小学少先队员诗朗诵《强国有我》,展现了回民区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演出全方位展示了回民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树牢躬耕教坛的志向抱负,以勇于担当的精神、久久为功的毅力,迈好新时代强师之路的新步伐,书写教师队伍建设的崭新篇章。
来源:魅力回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