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投中了!”此起彼伏的呐喊声中,回民区太平街小学的操场正在上演“九宫格投球”竞技赛。随着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回民区各中小学坚持以“健康”为核心的育人目标,全面升级阳光大课间,学校科学规划上、下午各30分钟的两次大课间活动,搭建了丰富多元的课间活动,引导师生走出教室、走向户外,在阳光下参加体育锻炼,大课间变身活力能量场。
在“分级定制,全员参与”的设计理念下,太平街小学构建起覆盖全学段的“运动成长地图”。低、中、高三个学段分别对应“趣味启蒙”“技能进阶”“竞技突破”三大板块,通过阶梯式活动设计,让每个学生在六年时光里都能经历完整的运动素养培育体系。
阳光中,跳绳在空中编织出彩虹轨迹,打沙包的清脆响声与童谣节奏完美合拍,伴随着节奏欢快鲜明的韵律,一、二年级的学生们手摇绳杆,将基础跳与花样跳巧妙过渡,在体验跳绳运动的同时感受浓厚的传统文化,这些经过改良的传统游戏,不仅保留着80后父母的童年记忆,更融入了感统训练、节奏培养等科学元素。晨间以唤醒身体机能为主,午后侧重释放学习压力,科学设计的运动强度与趣味性内容相辅相成。
“来套圈”“踢球去”“我们一起比比谁投得准……”同学们在自由活动中尽情释放天性,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各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各班级的专属活动区域,进行针对年级特点开展的趣味活动。低年级以地面游戏、跳绳为主,中高年级的学生以篮球、排球为主。通过这些活动,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在体育中成长,在运动中收获快乐和自信。
绿茵场上,五年级的足球常规训练正在进行“小将”们带球绕杆,排球网前的“健儿”们垫球扣杀……下午的大课间活动以学校体育专项课为基础,武术、足球、排球等课程让传统大课间升级为“运动+技能”的成长能量场。课程由经验丰富、专业素养高的教师团队执教。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体育知识和教学技能,还深谙学生心理,能够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精准指导。
“为确保每天综合体育时间不低于2小时,我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重视育体、育心、育德相融合,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太平街小学副校长孙靖说。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仅能够快速掌握运动技能,还能在运动中享受乐趣,健康成长。体育专项课所承担的不仅仅是体育技能训练,还有学生身心健康的保障,体育精神的养成,学生自主意识的提高等作用。特色体育课——传统武术通过武术套路,传递中华武术精神的同时,还承担着涵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使命,学生们将体育精神延伸到学习及生活当中,能塑造学生的良好形象、精神风貌,为学生的成长道路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呼和浩特市第八中学的学生们涌出教室,春日暖阳下的操场瞬间沸腾。打篮球、乒乓球、踢毽子……阳光打在学生们的脸上,笑容灿烂。
初一年级同学们带着跳绳来到教学楼前的小广场,跟着体育老师的节拍开启活力满满的跳绳操,开合跳、原地跳、双人跳、多人轮跳……同学们挥舞跳绳,跳出百变花样。
初二、初三年级的同学们伴随着激昂的跑操音乐,以班级为单位整齐列队,各班旗手高举班旗,按照既定路线开始带队跑操。在班旗的引领下,班主任们和同学们并肩奔跑在操场上,整齐划一的步伐声与铿锵有力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校园,展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跑步结束后,学生们进行一些体能锻炼或三五成群进行羽毛球对打,在欢声笑语中舒展筋骨、强健体魄。
学校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 “阳光体育” 为核心理念,精心设计科学合理的大课间每日流程,涵盖了耐久跑、俯卧撑、跳绳、力量训练、拉伸等环节,有机融合耐力、力量、柔韧性训练,兼顾趣味性与实效性,切实将 “健康第一” 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在保证满足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回民区各中小学校通过科学整合各学科课程安排、合理调配师生作息时间,实施一校一策、一校一案,通过制定课表、配备教师、优化排课、整合场地资源,确保阳光大课间的落实,助力学生们健康阳光成长。(记者:费娟)
来源:魅力回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