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5010301152650XX/2023-00002 |
---|---|
主题分类 | 环境监测保护和治理 |
发布机构 | 生态环境分局 |
文 号 | |
成文日期 | 2022-05-16 |
公文时效 |
目 录
一、 总则
(一)规划背景
(二)编制依据
(三)基本原则
(四)规划范围
(五)规划期限
(六)规划目标
二、 区域概况
(一)区域概况
(二)攸攸板镇概况
(三)生态环境及资源现状
三、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一)用水及排水体制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现状
(三)污水水量预测
四、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
(一)治理方式选择
(二)设施布局选址
(三)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
(四)设施出水排放标准
(五)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
(六)验收移交
五、设施运行管理规划
(一)运维管理
(二)环境监管
六、 工程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工程估算
(二)资金筹措
(三)效益分析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明确职责分工
(三)强化要素保障
一、总则
(一)规划背景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关于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要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根据国家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土壤函〔2019〕756号)、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内环办〔2020〕69号)要求、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总体工作安排,根据回民区的实际状况,为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切实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特制订本规划。
(二)编制依据
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年4月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年4月修订)
(6)《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2010年12月修正)
(7)《城市供水条例》(2018年3月修正)
(8)《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2018年12月修订)
2.规范标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
(3)《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19-2002)
(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年版)
(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2016)
(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6年版)
(7)《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17)
(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18)
(9)《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标准》(GBT 51347-2019)
(10)《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HJ/001-2020)
(11)其他相关设计规范
3.政策规划
(1)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5年4月25日)
(2)《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18年9月)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农村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
(4)《“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国发〔2016〕65号)
(5)《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环水体〔2017〕18号)
(6)《“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发改环资〔2016〕2849号)
(7)《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环土壤〔2018〕143号)
(8)《全民节水行动计划》(发改环资〔2016〕2259号)
(9)《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中办发〔2018〕5号)
(10)《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
(11)《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内政办发〔2017〕95号)
(12)《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环内办〔2019〕240号)
(13)《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2018年9月28日)
(三)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统筹安排
以回民区总体规划为先导,结合生态保护红线、村庄规划、水环境功能区划、给排水、改厕和黑臭水体治理等工作,充分考虑农村经济社会状况、生活污水产排规律、环境容量、村民意愿等因素,以污水减量化、分类就地处理、循环利用为导向,科学规划和安排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2.突出重点,梯次推进
坚持短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相结合,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综合考虑现阶段城乡发展趋势、财政投入能力、农民接受程度等,合理确定污水治理任务目标。优先整治生态环境敏感、人口集聚、发展乡村旅游以及水质需改善控制单元范围内的村庄,通过试点示范不断探索,梯次推进,全面覆盖。
3.因地制宜,分类治理
综合考虑村庄自然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污水产排状况、生态环境敏感程度、受纳水体环境容量等,科学确定本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式。靠近城镇、有条件的村庄,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统一处理。人口集聚、利用空间不足、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可采取管网收集-集中处理-达标排放的治理方式。污水产生量较少、居住较为分散、地形地貌复杂的村庄,优先采用资源化利用的治理方式。
4.建管并重,长效运行
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推动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实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鼓励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建设和运行管理。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污水处理受益农户付费制度和多元化的运行保障机制,确保治理长效。
5.经济实用,易于推广
充分调查农村水环境质量、污水排放现状和治理需求,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污水产生规模和农民生产生活习惯,综合评判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选择技术成熟、经济实用、管理方便、运行稳定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手段和途径。
6.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引导农民参与设施建设、运行和管理;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推动农村生活污水第三方治理。
(四)规划范围
2020年回民区人居环境整治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主要在攸攸板镇。
(五)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20-2025年。
(六)规划目标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2020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结合回民区的实际情况,生活污水处理以分散式、厕所改造相结合。目前全区共3114个院落未完成改厕,全区2020年需要完成1500户厕所改造,到2025年,实现全区内污水处理率达到100%。生活污水乱排乱放现象得到管控:全面提升全区居民人居环境质量,全区人民身心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环境治理水平近一步提升
二、区域概况
(一)区域概况
1.城市概况
呼和浩特系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全市常住人口291万,市区常住人口220万人。内蒙古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教育、科研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特大城市,全国民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双拥模范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节庆城市,2005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现辖4区、4县、1旗,4个开发区,即新城区、赛罕区、回民区、玉泉区、金桥开发区,金川开发区,金山开发区,如意开发区,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清水河县、和林格尔县和武川县。
回民区是呼和浩特市的一个辖区,地处呼和浩特市城区的西北部, 总面积200平方公里,城区面积3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0万人,有23个民族,其中回族人口2万多人,约占全市回族人口的70%。
自古以来,回族对呼市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皮毛业的发展为农牧民的畜产品提供了销售渠道、驼运业为开拓“丝茶 驼道”建立了不朽的历史业绩、奶牛养殖业开创了呼市乳品业的先河、传统清真饮食文化流传至今。这也为回民区良好的工业打下基础,如今,回民区已拥有化工、电力、机械加工、服装加工、食品包装、清真肉食品加工业等基础工业。回民区聚集了全国、内蒙及呼市各大企事业办事机构,内蒙电视台、电台、各大医院、广场等也都在回民区境内,呼市的10大公园中有7个位于回民区。中山西路是内蒙级的商业街,商业街上聚集了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北京华联和王府井百货等商家。回民区旅游资源丰富,依托大青山绿化带,以乌素图召、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开发了休闲娱乐、民族风情、农家观光为主题的旅游业。回民区现已发展成为呼和浩特市重要的商贸、文化、体育和医疗卫生中心。
2.地形地貌
呼和浩特境内主要分为两大地貌单元,即:北部大青山和东南部蛮汉山为山地地形.南部及西南部为土默川平原地形。地势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倾斜。海拔最高点在大青山金銮殿顶部,高度为2280米,最低点在托克托县中滩乡,高度为986米,市区海拔高度为1040米。大青山为阴山山脉中段,生成很多纵向的山脉山峰。境内,由西向东主要山峰有九峰山、金蜜殿山、蟠龙山,虎头山等,东南部是蛮汉山。
3.气候
呼和浩特属典型的蒙古高原大陆性气候,四季气候变化明显,年温差大,日温差也大。其特点:春季干燥多风,冷暖变化剧烈;夏季 短暂、炎热、少雨;秋季降温迅速,常有霜冻;冬季漫长、严寒、少雪。年平均气温:北低南高,北部大青山区仅2℃左右,南部为6.7℃。
最冷月气温-12.7~-16.1℃;最热月平均气温17-22.9℃。平均年较差为34.4-35.7℃,平均日较差为13.5-13.7℃。极端最高气温38.5℃,最低-41.5℃。无霜期:北部山区为75天,低山丘陵区110天,南部平原区为113-134天。日照时间:年均1600小时。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为335.2-534.6毫米,且主要集中在7-8月。
其地域分布是西南最少,年均降水量仅350毫米;平原区在400毫米左右;大青山区在430-500毫米;最多是大青山乡一前响村,年均降水达到534.6毫米;其次是井乡,年均降水量为489.3毫米;最少是在南坪乡、黑城乡、新营镇一带,年均降水量仅为335.2-362.8毫米。
(二)攸攸板镇概况
1.地形地貌
地理上,攸攸板镇全镇地处北纬40°48′—40°57′和东经111°26′—111°39′之间,东西最宽约18公里,南北最长约18公里,平均海拔1000多米,地形为北高南低走向,总面积174.699平方公里,山地及冲击扇面积152平方公里,平原面积23平方公里,山区约占全区面积的87%。攸攸板镇位于回民区西北部,北与武川县青山乡以大青山分水岭为界,西与土默特左旗台阁牧乡毗邻,南至鄂尔多斯路和玉泉区西菜园乡接壤,东与回民区毫沁营乡为邻。京包铁路、110国道、京包高速公路、呼武公路通过境内。
图 2-1攸攸板镇行政区划图
2.河流及水文
攸攸板镇境内水资源较为丰富,是呼市地下水重要涵养源之一,但地下水位较深。境内的河流多属季节性沟河,水源多为雨季沟谷的汇流水,部分来自山泉,只有汛期水量大而集中,平时只有少量的山泉水,有时断流。坝口子至东棚子一带水量较充沛,在大青山冲积扇前沿地区,顶板埋深4.5~10.4米,底板埋深10.7~15米。因此,攸攸板主要依赖地下水资源。大青山山区的地质构造复杂,沟壑较多,给地下水贮存和运动创造了条件,造成分布不普遍,埋藏深度不定,高处超过百米,低洼处有泉露出,流量不大。由于山间沟谷发育的不同,水量变化较大。境内有乌素图水库,乌素图、坝口子联合灌区枢纽工程和截伏流工程。
图 2-2回民区周围河流图
3.气候特征
攸攸板镇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其特点是:春季风多雨少,升温快;夏季湿热多雨,降水量集中;秋季短促凉爽,昼夜温差大;冬季较长,干冷少雪。年平均气温6.7℃,山区比平原低2—3℃;冷热变化剧烈,夏季平均气温21.3℃,极端最高气温38.5℃;冬季平均气温-7.4℃,极端最低气温-30.5℃。受其地势的影响,平均年降水量为410~447.2毫米之间,山区降水量多于平原,年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多集中在夏季,约60—70%,多集中在7、8月份。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为2 958.8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65%,多集中在3—5月。霜冻在春秋两季出现,春季终霜迟,秋季初霜早。平原无霜期在121—150天,山区在90—100天。冬季降雪少,年际变化也大,常有冰雹灾害。春冬季多西北风,夏秋季多东南风。
4.农村经济发展
攸攸板镇属于回民区的重要乡镇,随着回民区整体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攸攸板镇的发展。2012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14672元。攸攸板镇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规划区内目前在建和已建成的项目有:清真寺7座、天主教堂、观音庙、乌素图召和乌素图国家森林公园、大青山野生动物园、内蒙古青少年生态园、影视城、乌兰夫纪念馆等。
攸攸板镇将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予以重点培养和扶持,并全力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该镇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为攸攸板镇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攸攸板镇各行政村近年的统计情况如表2-1所示。
表 2-1攸攸板镇各行政村情况统计表
地名 |
户数/户 |
人口/人 |
土地面积/亩 |
农民纯人均收入/元/年 |
毫赖沟 |
90 |
265 |
8381.1 |
7897.9 |
刀刀板 |
1206 |
2515 |
4365 |
12600 |
坝口子 |
1508 |
2768 |
15449.85 |
12440.3 |
一间房 |
1404 |
4375 |
7445.85 |
11984 |
东乌素图 |
1618 |
4314 |
105510.15 |
13986 |
西乌素图 |
586 |
1359 |
14138.85 |
10216.8 |
攸攸板 |
1703 |
24018 |
3768.6 |
15310 |
东棚子 |
322 |
1553 |
9764.1 |
9040.6 |
段家窖 |
518 |
1307 |
61338.6 |
8792.3 |
元山子 |
255 |
469 |
6032.25 |
7833.3 |
什拉门更 |
1942 |
5273 |
1265 |
16667 |
倘不浪 |
2456 |
7208 |
2119.2 |
16387.1 |
孔家营 |
4235 |
13094 |
1800 |
16849 |
西龙王庙 |
1308 |
2861 |
3500 |
16657.9 |
青山 |
805 |
3019 |
400 |
16457.1 |
厂汉板 |
8119 |
13286 |
5210.85 |
16830 |
塔布板 |
1506 |
5638 |
1500 |
16792.3 |
小府 |
332 |
676 |
177 |
16784.1 |
其中,四合兴村由于地处城中,且占地面积较小,人员流动较大,难于统计,四合兴村中人民纯人均收入为16482.2元/年。
5.基础设施建设
攸攸板镇拥有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土地,并通过继续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等对农业新品种的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攸攸板镇的旅游业,对于回民区经济的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厂汉板村2006年开工建设了村民住宅小区一期工程,安置成吉思汗大街拆迁回迁户和征地补偿安置户共1100多户(每人征地补偿60平米),2011年厂汉板村被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确定为“城中村改造”及棚户区建设的重点村,结止2012年5月30日,旧村征收拆迁工作任务已经全部完成,(其中,代征呼和浩特成吉思汗大街两侧绿化带、五里沙河两侧绿化带及道路、预留公建等370多户,代征面积达9.4万平米)。规划建设了厂汉板新村住宅小区,统一标准、统一建筑风格,配套完善了公共设施。其他各村均在进行或者准备进行移民搬迁,按新农村建设要求进行了整体规划,加大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村民住房条件得到进一步完善。
攸攸板镇立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以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为目标,扎实推行“六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促使各村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有效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另外还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号召镇、村干部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攸攸板镇东棚子村、东乌素图村、坝口子村、元山子村位于沿山脚下,多年来因地理位置偏远和基础设施条件差,土地贫瘠,当地农民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向村民宣传蔬菜种植的资源优势、经济效益及致富典型等,引导村民逐步转变观念,由埋头种植转向技术化和信息化种植。同时要求各村利用远程教育网及时对蔬菜行情进行预测、通报,为种植户搞好信息服务。通过利用远程教育优势,使几个沿山村发展成为蔬菜专业村,不仅提高了村民家庭收入,还极大地促进了各村经济稳步发展。
攸攸板镇19个行政村正在修缮通村公路,为了结合旅游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在完成村村通油路的基础上,逐步把农村公路向村间和重要产业基地延伸。实现村村通油路,预计道路硬化长度达120多公里,村容村貌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主要的道路交通情况在下节中具体介绍)。
(三)生态环境及资源现状
1.植被概况
攸攸板镇境内植被主要分为森林草原、灌丛草原、干草原、草甸草原植被类型。但是,攸攸板镇属于中温带半干旱的生物气候带,南北及东西的地形地貌差异较大,水热条件不同,因此,自然植被的类型各有不同。回民区境内阳坡大面积种植人工林。阴坡植被兴盛,生长着以白桦为主的茂密的天然林,半阴坡也布满了以胡榛为主的灌木丛,阳坡和半阳坡则生长着品种繁多的草木科植被。大青山阴坡树木丛生,阳坡百草丰茂。禾木科的针茅、羊隐子草、冰草;豆科的花苜蓿、直立黄芪、野豌豆,菊科的冷蒿、山葱遍布山野。
据不完全统计,大青山区有高等植物852种,隶属127科422属,其中种子植物736种,隶属87科346属,分别占大青山区高等植物科、属、种数的68.6%、82.0%、86.4%,蕨类植物19种,隶属10科14属,占大青山区高等植物科、属、种数的7.8%、3.3%、2.2%;苔藓植物97种,隶属30科62属,分别占大青山区高等植物科、属、种数的23.6%、14.7%、11.4%。
攸攸板镇野生植物极为丰富,主要分布在大青山山区地带。经过调查,回民区境内野生植物和常见的栽培植物共有770余种,隶属9个科,370个属。其中属种较多的科有:禾木科、豆科、蔷薇科、菊科、毛莨科、百合科、藜科、唇形科、蓼科、莎草科等。
攸攸板镇行政区范围全部位于大青山山麓沿线,因此是回民区中植被现状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回民区分布的植被物种攸攸板镇均有分布。
图 2-3攸攸板镇植被覆盖图
2.水资源概况
(1)地表水资源
回民区气候处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降雨有较强的季节性且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雨季为7、8两月,年均降雨量410多毫米,境内河流为沿山大青山各山沟水系,主要有坝口子沟、毫赖沟、乌素图沟,坝口子沟长19.3公里,流域面积79.2平方公里,毫赖沟长12公里,流域面积60平方公里,乌素图沟长47.8公里,流域面积195平方公里,这些山沟水系为回民区境内地表水的主要资源,多年平均水量1.2亿立方米,从上述情况可见,回民区地表水总量较小,保证率低,季节分配不均,地表水资源较贫乏,特别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地表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将日益突出。
(2)地下水资源
回民区境内的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坝口子至东棚子一带水量较充沛,在大青山冲积扇前沿地区,浅层含水层多为砂砾石及砂砾卵石,一般有1~2层,顶板埋深4.5~10.4米,底板埋深10.7~15米,矿化度0.5克/升以上。深层水流在回民区较丰富,由于地处中新更时期的内陆湖盆,又受坝口子断裂下降影响,南部处湖面以下,水量较大,单井水量最高可达160吨/小时。城区在大青山南麓6公里处的山洪冲积扇边缘,水文地质上形成自流盆地,由北向南逐渐变浅,浅水一般埋深在40米以内,深层承压水埋深在60~120米之间,均由大青山迳流补给,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1964年以后,地下水年平均下降1.4米左右。
回民区境内的地下水从化学特征上主要有钙镁混和水、硫酸重碳酸、氯化物重碳酸、氯化物硫酸等类型。水质不论浅层水和深层水,都非常好,不仅矿物质富集,口感也清新爽口,非常宜于饮用,为攸攸板镇村民提供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是攸攸板镇依赖的重要水资源。
图 2-4回民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图
(3)土地资源
攸攸板镇地域广阔,地形主要由山地、丘岭和平川组成,山地、丘岭约占总面积的87%。纯山区主要分布于毫赖沟村和段家窑村,这里山高林密,溪水潺潺,每到夏季鸟语花香、郁郁葱葱。
攸攸板镇的总面积为174.699km2,其中包括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林地、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其中草地和林地是主要利用类型。攸攸板镇农用地面积耕地面积12.11km2,占土地总面积的6.92%,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区。攸攸板镇林地总面积75.12km2,占土地总面积的46.86%,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大青山地区,林地类型有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和其它林地。攸攸板镇草地总面积45.84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6.20%。攸攸板镇建设用地面积较大,达到37.48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1.42%,其中农村居民点面积为16.71km2。攸攸板镇水域总面积4.85km2,仅占土地总面积的2.77%。
同时,攸攸板镇土壤类型丰富,山区形成灰色森林土、灰褐土;丘陵多为栗褐土、灰色草甸土、草甸沼泽土、粗骨土;平原是洪淤栗褐土、砂石土等。灰色森林土、灰褐土腐植质层较厚,有机质含量较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在海拔1600米以上的大青山阴坡、半阴坡,主要为灰色森林土(黑土型)该土地表枯枝落叶多,腐殖层20~40厘米厚,粒状,疏松多根。海拔1 400米~1 600米阴坡主要土壤为灰褐土,属阴山山地垂直带土壤,其灰褐土发育母质类型复杂,有酸性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大理石、中性闪长岩、基性玄武岩、少量黄土状母质,河沟两侧有冲洪积母质组成,其土色为棕褐色,腐殖层20~30厘米厚,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较低的大青山阳坡、侧坡也多为该土。大青山山前倾斜平原及不明显丘陵过渡带土壤,栗褐土(红土型)由于受大青山山脉隆起,山前断裂地沉降的特殊地貌和水温地质条件的影响,降水量高于平原。气候温凉,这就限制了自成土的发育,与灰褐土互为延伸。平原区灰色草甸土为混合型土壤,由本身土质加洪水淤灌的黑泥和沙子涌入而成,非洪水冲击扇地带的原生质土壤,土色为黑黄色,含有小砾石,无团粒结构,土壤肥力低。洪水风积土是由大青山灰色森林土、灰褐土、灰色草甸土和风积土混合而成的沉积土,呈团粒式团块结构,土壤透气性良好,肥力较强,土层厚度多为1.5~3米,下层多为沙、砾石层,土壤保水、保肥力差。由原沼泽地原生质土壤和洪积土混合而成,在沼泽地时期形成腐殖质,水位下降后呈碱性,呈团粒状或团块结构,形成肥力较强的灰黑色土壤,孔家营、倘不浪、塔布板、厂汉板、攸攸板等村均有此土。由大青山基岩、砾石受热涨冷缩风化而成,存在于大青山阳坡带的粗骨土,在石质区周边呈薄层零星分布,属幼年土壤,为山前阳坡裸露土,肥力极低,难于利用。
图 2-5攸攸板镇土地利用类型图
(4)矿产资源
攸攸板镇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回民区境内蕴藏着比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已发现的矿产有金、银、铁、煤、大理石、金云母、石墨等10多种。金矿主要集中在一间房、坝口子、段家窑、毫赖沟、东棚子村等地均有,坝口子沟储量较为富集。一般品位在0.0011~0.025克/吨,最高品位可达0.0744克/吨。
坝口子沟、段家窑、大毛忽洞有铁矿。该铁矿可分为三个矿带:一矿带长1 200米,宽2~3米,最宽15~20余米倾向南西,倾角40~50度,由五个不连接的透镜状矿体组成。矿石为磁铁矿,富矿为致密细粒集合体,含铁60.23~40.64%。贫矿为条带状构造,含铁33.3~28.03%。二矿带是一矿带的北延部分,矿体小而薄,含铁量较低,工业价值不大。三矿带位于二矿带南500米处,与二矿带呈平行产出,矿体赋予片岩中,长1 000米,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30~40度,品位低。该矿层位稳定,可供地方开采,是一小型矿床,一矿带求出C+D级储量108980吨。
煤矿分布于大青山南麓呼武公路东侧,距坝口子村数百米。煤层产于侏罗系上统中,地层厚度1200米,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2.6公里,面积约4平方公理.矿区煤层甚多,多形成煤线,局部成窝状,含煤地层600米,夹煤线30余层,一般厚约1~6厘米,最厚可达0.8米。从资料中可看出,煤质较好,为半烟煤。
大青山从东到西,断断续续都有大理石矿分布。回民区境内东乌素图沟有大理石,分布在霍寨沟到乌素图沟之间。主要发育有三层大理岩,总体呈北西300度方向平行展布。
霍寨沟回民区境内有金云母分布,笔架山曾有日本人开采。云母矿产于乌拉山群二道凹群与马家店群大理岩和岩体的外接触带,属于接触交代而形成的矿床,均赋存于透辉石大理岩中,呈不规则窝状,透镜状产出。
但由于攸攸板镇地处呼和浩特市地下水水源涵养区范围,因此各类矿产的开采受到一定的控制。
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一)用水及排水体制
1.用水情况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供水水源主要来自于市政自来水。
2.排水情况
目前回民区城区居民排水直接到市政排污水管,集中收集,排入公主府污水处理厂。攸攸板镇区污水乱排现象已经得到有效治理。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现状
回民区现在没有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在攸攸板镇有部分分散式的污水处理设施,目前设备正常运行。还有部分改厕的农户,污水也收集到了自家院子里的化粪池中,定时安排清理。
表 3-1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分布表
序号 |
地点 |
数量 |
备注 |
|
元山子村 |
8 |
|
|
东棚子村 |
91 |
|
|
豪赖沟村 |
86 |
|
|
厂汉板村 |
69 |
|
|
东乌素图村 |
34 |
|
|
段家窑 |
181 |
|
|
西乌素图村 |
111 |
|
|
坝口子村 |
30 |
|
(三)污水水量预测
结合回民区人口数、用水现状、经济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因数,结合《内蒙古自治区行业用水标准》(DB 15/T 385-2015),农村居民用水量标准为70 L/人•天,日变化系数1.2,使用时间24h,污水量按用水量的90%计算,经计算各乡镇污染物负荷量、用排水量如下表所示。
表 3-2 农村居民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负荷量 (单位:mg/L)
主要指标 |
COD |
BOD |
NH3-N |
SS |
PH |
取值 |
400 |
200 |
40 |
200 |
8.5 |
表 3-3污水产生量计算表
序号 |
行政村 |
人口 |
用水量 |
日变化系数 |
日最大用水量(吨) |
1 |
元山子村 |
540 |
70L/d |
1.2 |
37.8 |
2 |
东棚子村 |
852 |
70L/d |
1.2 |
59.64 |
3 |
青山村 |
1371 |
70L/d |
1.2 |
95.97 |
4 |
豪赖沟村 |
357 |
70L/d |
1.2 |
24.99 |
5 |
倘不浪村 |
2670 |
70L/d |
1.2 |
186.9 |
6 |
厂汉板村 |
4785 |
70L/d |
1.2 |
334.95 |
7 |
东乌素图村 |
4854 |
70L/d |
1.2 |
339.78 |
8 |
段家窑村 |
828 |
70L/d |
1.2 |
57.96 |
9 |
攸攸板村 |
5769 |
70L/d |
1.2 |
403.83 |
10 |
西乌素图村 |
1440 |
70L/d |
1.2 |
100.8 |
11 |
西龙王庙村 |
4590 |
70L/d |
1.2 |
321.3 |
12 |
坝口子村 |
3300 |
70L/d |
1.2 |
231 |
13 |
孔家营村 |
4074 |
70L/d |
1.2 |
285.18 |
14 |
四合兴村 |
255 |
70L/d |
1.2 |
17.85 |
15 |
塔布板村 |
4800 |
70L/d |
1.2 |
336 |
16 |
小府村 |
504 |
70L/d |
1.2 |
35.28 |
17 |
一间房村 |
4491 |
70L/d |
1.2 |
314.37 |
18 |
刀刀板村 |
2880 |
70L/d |
1.2 |
201.6 |
19 |
什拉门更村 |
5826 |
70L/d |
1.2 |
407.82 |
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
(一)治理方式选择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市区和攸攸板镇,市区生活污水已经治理,目前需要治理攸攸板镇的生活污水,攸攸板镇现有行政村19个,分别是元山子村、东棚子村、青山村、豪赖沟村、倘不浪村、厂汉板村、东乌素图村、段家窑、攸攸板村、西乌素图村、西龙王庙村、坝口子村、孔家营村、四合兴、塔布板村、小府村、一间房村、刀刀板村、什拉门更村。
回民区一个镇十九个行政村,按照市政府人居环境改造行动方案对十九个村户改厕情况进行了摸底,基本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塔布板、西龙王庙、孔家营、四合兴、小府、青山、一间房、毫赖沟八个村共4108户全部入住楼房,不存在户改厕问题。
第二类:倘不浪村有983户村民,部分村民入住楼房,但倘不浪村不具备户改厕条件。
第三类:什拉门更、刀刀板、攸攸板共5887户列入整村改造项目,现正组织拆迁,不适宜再进行户改厕项目。
第四类:元山子、西乌素图虽然有回迁楼,但未入住,平房也未拆,根据现状需要进行户改厕。东乌素图、坝口子、厂汉板有部分村民入住楼房同时平房未拆除,还有一部分村民居住在平房,所以也需要进行户改厕。东棚子村虽已整村入住楼房,但平房未拆,也需要户改厕。段家窑村没有村建楼房,都居住在平房,需要户改厕。此类情况共7个村5411户,共有4203个院落(因有一院多户现象,所以院落数略少于户数)。
综上:第四类涉及七个村需要改厕的总院落4203个,具备改厕条件3114个院落,2019年有意愿改厕数1196个院落,我们报计划数是500个,2019年只完成了328户。2020年,回民区需要完成1500个户厕改造。其余1614个院落的改造早2025前完成。
(二)设施布局选址
需要建设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户厕建设地点都在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攸攸板镇。选址子啊各村镇农户自家院落,合理规划布局,节约土地利用。
(三)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
1.主要建设内容
表 4-1建设内容表
序号 |
地点 |
建设内容 |
数量 |
单位 |
建设时间 |
备注 |
|
攸攸板镇 |
生态厕所 |
1500 |
座 |
2020年 |
|
|
攸攸板镇 |
生态厕所 |
1000 |
座 |
2021-2025年 |
|
|
攸攸板镇 |
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 |
614 |
座 |
2021-2025年 |
|
2.户厕改造
回民区户厕采用工艺是三格式化粪池,定期抽走化粪池中堆积的粪污。
3.分散式污水处理工艺
工艺原理
污水流入固液分离室,水中的固液物体被分离、贮存,迫使固液分离的上层浮渣与底部固体物间的中间水溢流至装有填料的缺氧滤床,进行固体物的去除。有机物分解和硝酸、亚硝酸反硝化作用;之后流入载体流动室,在充有数毫米至数厘米的载体表面上附着大量生物膜的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机物进一步的分解消化,消化液回流至固液分离室,处理水经溢流部处设有防止载体流失的栅条而流入生物过滤室,通过底部堆积的载体由上而下往下过滤去除SS悬浮物。生物过滤室的反冲洗一日两次由小型鼓风机(2台组合或反冲洗双出口的1台)自动完成。冲洗下来含有悬浮物的反洗水通过气提装置返送至固液分离室。生物过滤室底部出水,由气提方式经计量装置送入消毒室消毒后排放。剩余处理水通过计量箱侧面出口回流到载体流动室。
固液分离室、缺氧滤床及载体流动室的上部设有大量的流入污水贮存空间及流量调整部,起到缓解高峰流量时流量过大而一时无法处理的作用,当无进水时,槽内水位降到低水位处,生物过滤室的来水经计量箱循环回流不排放;当有进水时,槽内水位上升,生物过滤室的来水经计量箱后计量、消毒排放,剩余的水循环回流至载体流动室。
图 4-1微动力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图 4-2设备剖面图
(四)设施出水排放标准
污染物排放要求:根据《内蒙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染物排放标准》(试行)相关要求,回民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达到二级标准,确保不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农田灌溉区以及受纳水体水质等造成影响。
表4-2设计出水排放要求表(单位:mg/L)
标准名称 |
COD |
PH |
SS |
TN |
TP |
氨氮(以N计) |
系统设计出水水质 (二级标准) |
≤100 |
6-9 |
≤30 |
- |
≤3 |
≤15 |
尾水利用要求:本规划污水处理达标后全部回用,主要用于灌溉及道路浇洒,同时确保回用水满足GB 5084及GB/T 18921中相关控制指标规定。
(五)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
对于农村生活污水的污泥、粪污等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参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标准》(GB/T 51347)中相关规定,采用自然干化、堆肥等方式进行处理;对污泥进行资源化利用,参考《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GB 4284)、《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GB/T 23486)等相关要求就近利用,对于户改厕的居民,需要配备吸污车,定期清理化粪池,并将清理的粪污还田。
(六)验收移交
回民区生活污水设施建设既保证工程质量合格,又保证出水水质达标。工程验收后,项目实施及管理部门将妥善保管竣工图等相关资料,以备查验。环保验收和运维移交将确保污水处理水质水量、工艺、规模与设计相符,设备材料完整。
五、设施运行管理规划
(一)运维管理
1.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按照农民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循序渐进、实事求是的原则,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运行管理单位责任,建立健全村庄供排水和污水处理等长效管护制度,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五有”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管护长效机制,出台地方政策法规,使基层工作有据可依。同时明确监管职责,加强执法力量队伍建设,加强执法监管力度。
2.培育专业管护队伍
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管护,探索引进第三方治理机制,培育市场化专业管护队伍,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向农村延伸,支持环保设备生产企业、第三方环保服务公司、旅游开发公司等市场主体,通过“认养、托管、建养一体”等模式开展后期管护,有条件的农村新型社区及经济强村,可以探索建立物业公司。提倡相邻村庄联合建设基础设施,实现区域统筹、共建共享。
3.调动村民积极性
鼓励各类企业参与农村牧区生活污水整治,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大力培育农村牧区污水治理市场主体。支持收益较好、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基础设施,重点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用好用活村级集体经济、“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积极动员农民投资投劳。引导相关部门、社会组织、个人通过捐资捐物、结对帮扶等形式,支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倡导新乡贤文化,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农村生活污水整治。
4.组织开展专业化培训
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整治政策宣传培训计划,分级分类组织开展大规模政策、技术宣讲活动,及时将各级行动方案和实施方案等宣传贯彻到所有村镇。围绕村庄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维护等主要环节,组织开展专业化培训,把当地有特长的村民培养成为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的重要力量。
(二)环境监管
(1)建立农村生活污水监测制度,加强回民区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出水水质监测。建立和完善管理台账,掌握运行情况。
(2)结合地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并执行回民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建立运维管理评价结果与乡镇考核挂钩的奖惩机制,逐步提高运维效率。
六、 工程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工程估算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农村生活污水专项整治,总投资3289.5万元,工程建设费用2767.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42万元,预备费用180万元。
表 6-1污水综合整治投资估算表
序号 |
乡镇 |
项目 |
数量 |
单位 |
单价 (万元) |
总投资(万元) |
备注 |
1 |
攸攸板镇 |
三格式旱厕 |
1500 |
座 |
0.8 |
1200 |
建设时间:2020年 |
2 |
攸攸板镇 |
三格式旱厕 |
1000 |
座 |
0.8 |
800 |
建设时间2021~2025年 |
3 |
攸攸板镇 |
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 |
614 |
座 |
1.25 |
767.5 | |
4 |
攸攸板镇 |
吸污车 |
19 |
台 |
18 |
342 | |
5 |
小计:3109.5万元 |
(二)资金筹措
回民区污水整治总投资3289.5万元,资金来源全部申请专项资金。
(三)效益分析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农村生活污水专项整治,符合回民区当地的实际情况。该规划建设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环境效益
生活污水综合整治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为目标,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重点,以农村生活污水整治为抓手,有效改善回民区村庄村容村貌,促进全区农村环境得到整体提升。宏观层面上是改善水环境质量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攻坚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社会效益
本规划社会效益显著,生活污水整治可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进而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为乡村振兴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利于进一步缩小与城镇的差距。同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条件,能够推进新农村建设,逐步实现“美丽乡村”目标,从居住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3.经济效益
回民区农村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用作绿化浇灌,有效减少对淡水资源的使用,节约水资源。同时,降低因环境“脏乱差”造成疾病带来的损失。农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得到很好的解决,使其满足新标准要求,减掉因没有污水处理站而产生的污染费用。随着国家环保标准不断提高,污水排放费用逐步提高,生活污水整治产生经济效益会持续增长。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回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牵头,成员由各乡镇和政府有关部门构成,积极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形成“领导小组统筹调度,乡镇和部门组织实施,村民广泛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机构,确保责任层层压实,抓好具体组织工作,做到实际落地、资金使用、推进实施。
(二)明确职责分工
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强化协同配合,形成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强大合力。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构建多方联动、密切配合、信息互通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强化要素保障
1.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农村卫生保洁机制,实事求是地制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村镇公用设施维护管理办法》、《村镇“门前三包”管理制度》、《村镇清扫保洁管理办法》、《村镇容貌综合执法队伍工作制度》、《村镇管理执法中队工作职责》等相关制度。制定村规民约,规范和约束村民卫生行为,并定期开展卫生评比活动,对农户进行奖惩,调动农民长期参与积极性,促进保洁工作常态化。制定保洁员管理制度,建立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员动态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对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员的逐级绩效考评制度,制定考核细则,切实发挥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员工作积极性。制定村庄卫生保洁标准,完善卫生保洁责任制和检查监督机制,并逐步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
2.资金保障措施
本规划资金筹措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拓宽融资渠道,多方争取中央、自治区、市级与农村牧区生活污水治理等相关的专项资金,整合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同时对于符合条件的规划,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贷款和社会资金。
3.质量保障措施
各相关部门要严格履行项目审批和招投标等程序,确保工程依法依规实施。规划、建设等部门组织专门力量分小组对各镇、各项工程全程规划指导和监督。工程实施中要建立全程跟踪监管体系,确保施工方严格按照施工图和质量技术规范施工,竣工后要严格履行验收程序,确保打造优质工程、民心工程。
4.加强考核督导
区委、政府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对乡镇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区领导小组会同各部门对乡镇进行调度、评估、督导和验收,考核验收结果反馈区委组织部。考核结果与奖补资金直接挂钩。加强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督查机制,对部署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工作不落实的单位和有关人员,区委、政府将严肃问责。
5.加强宣传发动及报道
充分发动社会组织、群团组织和志愿者积极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切实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广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宣传教育,强化环境卫生意识,引导农民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和党委、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动员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维护和长效管理。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村庄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要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的良好氛围。